第22章

作者:塞缪尔·罗森·加德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子弹中文网 www.zdzww.com,最快更新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 !

    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主政爱尔兰

    精彩看点

    英格兰政府决心改变爱尔兰的混乱状况————英格兰移民和苏格兰移民————宗教差异是引发重大危机的导火索————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出任爱尔兰总督————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对爱尔兰的有效治理

    直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后期,爱尔兰才真正接受了英格兰的统治。詹姆斯一世继位后继续推行平定爱尔兰偏远地区的计划,之后维持那里的社会治安,但这项任务异常艰巨。爱尔兰偏远地区的部落拥有大量土地,可做牧场,亦可种庄稼。部落首领及部众不喜欢放牧种田,而喜欢发动战争,肆无忌惮地掠夺民财。

    英格兰政府决心改变爱尔兰的混乱状况。那些安居乐业的农耕者既无需政府多费心思去管理,也容易转变为良民。英格兰政府计划派一批英格兰人到爱尔兰做领主,从而加强对爱尔兰的统治。虽然该计划的初衷很好,但英格兰政府如果缺乏执行力和公信力,那么危险还是存在的。爱尔兰的部落首领及部众随时会发动武装起义。

    今天的英国政府会派遣军队驻扎在都柏林,维持爱尔兰的秩序。然而,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供养这样一支驻军。阿尔斯特地区两名爱尔兰部落首领的叛乱让英格兰政府抓住了把柄。詹姆斯一世宣布将北爱尔兰收归英格兰王室,交给英格兰移民和苏格兰移民管理。虽然土地还是分给了当地的爱尔兰人,但爱尔兰人在心理上不接受英格兰移民和苏格兰移民的管理,总是担心英格兰的法律会让他们失去从祖辈那里继承的土地。生活中的变故让爱尔兰人一时无法适应,他们因此对英格兰人充满了怨恨。

    宗教差异是引发重大危机的导火索。在宗教教义上倾向于教皇思想的英格兰国王,在推行其政策时也会倾向于西班牙国王的做法。然而,强迫所有爱尔兰人改变信仰是不大可能的。几次逼迫无果后,英格兰政府只得采取温和劝说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也没有奏效。爱尔兰新教的教会管理相当混乱,教会的土地和收入为少数谋取私利者所控制。他们一味中饱私囊,直接导致多数教区牧师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如果教会上层公务繁忙,根本无暇考虑谋取私利,那么人们还是愿意去教区活动的。但如今当地人看到教会的种种乱象后,对教会已经没有半点好感,最后连做弥撒也私下进行了。

    1633年夏,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抵达都柏林,出任爱尔兰总督。这位新总督英勇无畏、思维敏捷,决心要在爱尔兰建立一套有序的管理制度,向欧洲其他国家看齐。不过,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虽然培养公众的守法意识是政府管理的第一要务,但他只关心事情是否能做好,至于如何去做他不太关心。

    都柏林

    无论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身上有怎样的优缺点,不设立爱尔兰议会而仅凭他个人是不能立法的。当前,英格兰议会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但爱尔兰的议会议员没有统一国家的概念,部分议员由本土爱尔兰人选举产生,部分议员由英格兰移民选举产生。由于缺乏共同的情感,他们没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无法团结一心。爱尔兰当时的情况与19世纪印度的情况非常像。爱尔兰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社会治安,同时需要一位政治智慧非凡的领导人。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对此心知肚明。1634年,他召集爱尔兰议会开会。在对两派议员进行一番威逼利诱后,他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资金。他随即用这笔资金组建起了一支待遇优厚、训练有素的军队。虽然他的目的达到了,但其手段令人不齿。他行事独断专行、不顾民意,必将吞下恶果。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到爱尔兰赴任之前,詹姆斯一世曾向爱尔兰人许过不少好处。然而,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一意孤行,拒不履行一些在他自己看来不太恰当的承诺。他也许认为只有不过分讨好爱尔兰人才有利于统治爱尔兰,但从未考虑过公然失信的做法会给政府管理带来何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单就物质生活讲,在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的治理下,爱尔兰前所未有地繁荣了起来。爱尔兰人慢慢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贸易和商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的支持下,爱尔兰北部的亚麻业逐渐有了起色。在教会制度方面,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沿用了威廉·劳德的思想。不过,推行这样的制度时,他拥有更多的自主决断权。在打压天主教徒和清教徒的同时,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还对教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新建和修缮了不少教堂和学校。代表英格兰教会制度的神职人员开始有了比较多的收入,牧师也成了当地爱尔兰人非常羡慕的体面工作。在民事管理和军事管理方面,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清退了那些不能胜任或中饱私囊的官员,换成了他信得过的人。

    很明显,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这样做肯定会树敌不少。不过,他的敌人多得有些离谱。他生性专横,不允许别人有丝毫的反对意见,而且他对待不信任之人的态度要比终止他们工作的行为更让人感到愤怒。

    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在都柏林对官员的打压甚至都惊动了英格兰王室。爱尔兰人指控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公开违背查理一世的庄严承诺,一门心思地想在康诺特[1]推行殖民计划。在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看来,要想让爱尔兰人长久接受英格兰统治,英格兰移民必须有所作为,必须想方设法在荒蛮之地发展实业,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将法律当成了专制工具。他会通过威逼陪审团的方式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决,最终用操纵法律的手段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这种粗暴的专制手段根本就没有法律依据可言。

    事实上,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对爱尔兰的管理模式是将威廉·劳德的“专制”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专制”一词的首要意思是完全忽略个人的目的与利益。官员履职的目的不是去实现私利,而是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主导思想必然会导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无论个人属于哪个阶级或政治派别。然而,即便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的一切行为都以国家发展为重,他出台的政策也很难让他得偿所愿。虽然他在短时间内改善了人们的外部环境,貌似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尊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抱负,严重践踏了人们的尊严。他用牧羊人对待羊群的方式对待自己管辖下的民众。不错,民众偶尔犯错甚至腐化堕落,但大部分思想纯洁、生活自律,所以不能一味地靠高压手段去统治。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推行的制度不仅给爱尔兰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给英格兰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对爱尔兰而言,推行该制度的本意是想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但对英格兰而言,该制度将一个蓬勃发展的统一国家的文明程度拉低了层次。在爱尔兰,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尽管有查理一世的支持,但最终不得不收敛锋芒。在英格兰,查理一世的统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托马斯·温特沃斯爵士在爱尔兰的权力变化反映出了查理一世的权力不断减弱的现实。

    爱尔兰人

    注解:

    [1] 康诺特位于爱尔兰西部。盖尔人曾在这里建立康诺特王国。1461年,康诺特归英格兰王室所有。————译者注